影音/牽罟「化冬」歌仔調 壯圍新社社區重現農村古早味

記者樊德惠、鄭南寶/宜蘭報導

古早農村經濟不好的時代,每逢稻穀收成後,廟裡的廟祝就會拿餅和農家換稻穀,再到碾米廠換錢來過冬,稱為「化冬」,宜蘭縣壯圍鄉新社社區搭配歌仔調,重新編排演出,讓大家認識「化冬」的傳統文化。

平均八十多歲的阿公、阿嬤唱起歌仔戲,說到牽罟和化冬,那已經是早期農村時代的故事。新社社區是臨海的小村落,近年來不但設有關懷據點、長青食堂,更有歌仔戲班及舞蹈班,老人家們重現農村古早的「化冬」文化,讓鄉長沈清山大為讚許。

唱起歌仔調、演起歌仔戲,重現在地五、六十年前的場景,不但讓老一輩回味農村的生活,也讓年輕人認識地方的傳統文化傳統。

▲老人家唱歌仔,重拾古早記憶。(圖/鄭南寶攝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