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記者張辰卿/新北報導
在半導體世界裡,我們習慣了數據、效率與精密邏輯。今(22)日,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與台積電資財管理組織攜手多家供應商,共同於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舉辦「青銀攜手減廢,綠色行動加倍」公益志工活動。這場結合環保、科技與跨世代交流的活動,不僅展現台積電在ESG上的深耕實踐,傳遞董事長張淑芬推動「溫柔力量」的公益信念,也讓科技從此有了心跳。
此次活動聚焦「減塑、減廢」,透過再生設計、跨世代互動及創意手作,將半導體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部分廢棄材料再利用,化身為能奏出音符的環保樂器,由來自基隆東信國小一年級學生與長者共同即興演奏,展現社會共好的未來樂章。
科技的終點應是溫暖人心
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表示:「科技不總是冷冰冰的,科技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回應人心最深處的需求。」她始終堅信,企業在創造經濟效益與影響力同時,更應該在公益與環保上扮演主動積極的角色。此次活動選擇與基隆在地的國小學生與長者攜手合作,正是呼應她一貫的公益理念,以實際行動縮短世代距離,串聯在地與產業,共同打造有感的改變。
▲台積電資財管理組織用廠區廢棄材料做成尺,由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張淑芬董事長代表致贈給東信國小的師生。(圖/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提供)
「看到孩子們用我們回收再製的材料,做出樂器並創作出屬於他們的音樂,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。」張淑芬說,這樣的畫面正是基金會長期以來努力的目標,讓科技走入社區、深入人心。
供應鏈齊力 才能實現永續願景
台積電資材管理組織也號召台積電優質供應商一同參與手作與演奏。陳光煥副處長表示:「真正的永續,來自全體合作夥伴的共同承諾。我們不只是在生產端管理品質,更要在環境與社會影響上展現價值。供應商也開始將這些經驗回傳到公司內部,形成一種善意的循環,這是台積電最想看到的事。」
本次活動有來自5家台積電供應商夥伴(包含:志聖工業、天能綠電、三福化工、昇陽半導體、長春石化)的志工加入,顯示永續精神已不再局限於母公司,而是成為整個供應鏈文化的一部分。「透過這樣的實作與交流,供應商不僅在ESG報告中展現成果,更能在孩子與長者的笑容中體會什麼是真正的企業責任。而孩子與長輩共創的音樂,比任何高科技都觸動人心。」
再製樂器:將廢棄物轉化為社區共鳴
活動當日,共有近100位參與者齊聚基隆海洋科學博物館教育中心,包括台積志工40人、供應商志工10人、東信國小一年級學童40人及10位學童的祖父母。參與者在一對一的志工引導下,以家庭常見的廢棄物為材料,進行創意再製與簡易組裝,手工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環保樂器,如回鋁罐鼓、寶特瓶打擊樂器等。
▲台積電資財管理組織運用材料專業,在公益服務的過程中賦予生產的廢料新生命。張淑芬董事長鼓勵台積電各廠處都可以將專業發揮在志工服務上。(圖/台積電慈善基金會 提供)
在歡樂聲中,孩子們用這些自製樂器即興演奏,不需要完美的節奏和精準的樂理,卻洋溢著滿滿的真實情感。那是一種「我們在一起」的聲音,沒有界線、跨越了代溝。這場活動超過百人參與,從學童到銀髮族,從企業管理者到科技人,每一個人都在海洋科學博物館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角色。
隨著孩子們以這些自製樂器即興合奏,現場笑聲與節奏聲交織成最具溫度的樂章。活動不只促進代間交流,也讓參與者親身體會環保創新的力量。
ESG實踐不只是口號,是群體行動的堅持
此次「青銀攜手減廢,綠色行動加倍」活動不僅讓參與者親手實踐環保,也呼應了台積電在環境永續(E)、社會參與(S)與公司治理(G)三大面向的具體實踐。從製程管理到材料再利用,從供應鏈管理到社會公益,台積電以行動展現企業對未來責任的承擔。張淑芬董事長表示:「基金會的角色,不只是發起人,更是凝聚眾人力量的平台。我們期望未來能有更多企業夥伴,一起將資源化為改變的種子」。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的公益使命,不是在幫助了哪一個需要的對象,而是努力在搭建平台,讓大家都能貢獻一點點,就足以改變一整個社區的氣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