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記者陳木隆∕宜蘭報導
宜蘭傳藝園區以傳承逾三百年的「漆線雕」工藝為主軸,推出全新特展《十年傳藝 情牽漆繫》,邀請漆線工藝保存者顏金益及顏世涵父女,聯手呈現十多年來技藝傳承的深度與溫度。即日起至10月14日在巧藝館二樓展出,邀請民眾近距離感受職人手作傳承與臺灣工藝之美。
漆線工藝自明清以來已有三百多年歷史,用於裝飾佛像稱漆線雕,粧佛則是木雕與漆藝結合的傳統工藝,細緻的線條讓佛像看起來更加莊嚴。製作前須備好銅油、立德粉、腰果漆三種素材,搥打後成為漆土,再使用特製的擠壓桶把漆線擠出,製成各種不同粗細且具彈性不易斷裂的漆線。
▲《十年傳藝 情牽漆繫》聯展作品兼具傳統與現代特色。(圖∕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)
出生於平溪礦工家庭的顏金益老師,因緣際會接觸了漆線粧佛,投身此項工藝已有40餘年,2013年獲得台北市無形文化資產漆線類保存者的殊榮。他以漆線雕進行創作,運用於佛像製作,也以創新的獨特思維融入日常生活中,如瓷盤、立體塑像,甚至是大型擺件等,一雙巧手賦予作品展新的詮釋與意義。
這次展覽透過「情牽漆繫」詮釋《顏金益漆線工坊》的理念,「情」代表內心感受,「牽」則有兩層寓意:一為漆線雕技法中的基礎牽線;二為牽手,代表一路走來的相伴者;「漆」代表初心,「繫」代表漆線工藝緊繫了一家人。展出亮點之「四季花鳥瓶」,瓶身四種花鳥圖樣,呈現出四季花鳥的鮮活姿態,代表「平安、吉祥、四季富貴」等涵義,是作品中的主角。
主辦單位表示,顏金益老師不僅守護傳統漆線雕技法,更從傳統的龍鳳吉祥等圖案,跳脫到現代的花鳥紋飾,並且在傳統的線條表現中加入捏塑技法,胎體從單一神像,發展到骨瓷、陶甕、盤、畫、木、石等不同媒材,漆線雕經過多次的重疊、緊密纏繞,圖騰變得更為立體生動,讓漆線工藝不只在廟宇中看得到,還能貼近人們的生活,使其具有典藏價值。
《十年傳藝 情牽漆繫》融合傳統技法與現代創意,將原本用於佛像裝飾的漆線雕,延伸至瓷盤、畫作、生活擺件等多元媒材,為無形文化資產注入新生命。即日起至10月14日展出,歡迎民眾蒞臨感受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!
更多資訊可至宜蘭傳藝園區官網https://www.px-sunmake.org.tw/
及FB粉專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unmakecultures查詢。